据近日召开的全国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会议透露,我国45项不同类型文化遗产,被国家文物局列入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以下简称《预备名单》)。记者从省文物局获悉,湖北共有三个项目五处遗址纳入此名单,分别是中国明清城墙(湖北部分为荆州城墙、襄阳城墙),黄石矿冶工业遗产,土司遗址(湖北部分为咸丰县的唐崖土司遗址和鹤峰县的容美土司遗址)。
我省三项五处遗址入“名单”
据介绍,列入新名单的45个项目分布于我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涵盖了古建筑、考古遗址、文化景观、文化线路、历史村镇、农业遗产、工业遗产等多种文化遗产类型,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据省文物局文物处处长王风竹介绍,2006年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一批《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荆州城墙在06年已被列入《预备名单》,此次的明清城墙又加入了襄阳城墙,黄石矿冶工业遗产和土司遗址均是首次出现在《预备名单》中,且黄石矿冶工业遗产为此次名单中唯一的一个工业遗产。“这是继武当山和明显陵被评为世界非遗后,湖北在申请世界遗产上又一个大的突破,为下一步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打下了基础,”王风竹表示。
具备申遗资格至少还需一年
王风竹介绍,国家文物局对中国世界遗产申报实行预备名单制度,只有列入预备名单的才能进入实质性申遗,列入《预备名单》等于是国家文物局认可了此项遗产的价值,但这只是第一步,王风竹说,“申请世界非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还需要经过许多评估和检查。”
接下来,省文物局需要将三个项目的备案资料交给国家文物局,经国家文物局审核后再交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备案,备案一年之后,才具有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格。在王风竹看来,湖北省的这三个项目其实都具备了条件,“但是哪个项目能够更快、更早地进入世界非遗名录,关键还是得看以后的保护。”
“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
王风竹介绍,明清两代曾建造过大约4000座以上的带有城墙的城市,它们是冷兵器时代城防工事体系的杰出范例。
荆州现在的古城墙为明清两代所修造,整个城墙通高9米,长11281米,全部用特制青砖加石灰糯米浆砌筑,特制大青砖每块重约8斤,有的还烧制有文字。目前城墙保存完好,在中国史学界享有“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之美誉。
1982年,荆州城墙被批准为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不少考古专家认为“荆州城墙是我国延续时间最长、跨越朝代最多、由土城发展演变为砖城的唯一古城墙”。
襄阳城墙全长7331米,是全国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城墙之一,特别是最宽处达250米、平均宽度达180米的护城河更有“华夏第一城池”的美称,2001年,襄阳城墙以丰富的文化内涵、独有的历史价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反映一脉相承的中国矿冶文化
“黄石矿冶工业遗址”包括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和华新水泥厂旧址、大冶铁矿露天采场四个工业遗产。之所以能成为全国唯一的进入《预备名单》的工业遗产项目,主要是因为它具有两个特点:时间延续长,完整地反映了一脉相承的中国矿冶文化。
黄石矿冶工业遗址从先秦一直延续到近现代,其中的大冶铜绿山最早可追溯到西周;大冶铁矿、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则充分展现了20世纪早期工业化、近现代化的进程;华新水泥厂旧址是中国最早的水泥厂,它保存下来的很多设备在国内外都是比较完整的。黄石矿冶工业遗址内容包括铜矿、铁矿等各种矿产工业,也包括水泥产业等矿冶工业,体现了一脉相承的矿冶文化。
近年来,工业文化遗产成为中国一种新的遗产类型出现,王风竹介绍,去年12月,省政府正式批准设立“湖北黄石工业遗产片区”,这是我省目前设立的唯一的工业遗产保护片区,也是此次列入《预备名单》的唯一工业遗产项目。
中国土司制度的实物证据
土司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主要存在于少数民族,基本上是土家族,在湖北恩施、贵州、湖南等地都有分布。“土司遗址”这个项目实际上代表了中国历史上一种统治制度的实物证据。
咸丰县文物局局长廖芳杰介绍,咸丰县的唐崖土司遗址保存完整,遗存丰富,还存在比较多的石人、石马、石牌坊和等级比较高的土司的墓葬等遗址,而且城墙、街道等建筑遗存也比较清晰,可以看出土司城的大致构造。其中保存最为完整的石牌坊,上面刻有“荆南雄镇”、“楚蜀屏翰”等字样,是明启三年(公元1623年)皇帝御赐修建的。
容美土司遗址的特点则是分布范围广,湖北恩施到五峰,湖南靠近五峰的地方在历史上都是其统治范围,王风竹介绍,这些遗址依山就势,利用其特有的地理条件建造了具有特色的建筑,现在还保存有屏山、洞穴、地牢、水牢等形式多样的遗址,“在这次《预备名单》的项目中,容美土司遗址包括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元素”。(记者谢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