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甘肃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征集到一具比较完整的鸟类化石标本,经中科院专家鉴定属“临夏鸵鸟”。专家认为,该化石是全世界现存最好的代表性早期鸵鸟标本,对进一步研究鸵鸟类早期演化提供了最重要的实物证据,同时也将鸵鸟在中国生活的历史向前推移了数百万年。
记者1日从甘肃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获悉,“临夏鸵鸟”因首次发现于临夏盆地而命名,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数名古鸟类专家根据在和政征集到的1件晚中新世大型地栖鸟类腰带骨骼研究确认,属早期的鸟纲平胸目鸵鸟科鸵鸟属的一个新种类。
鸵鸟是现存鸟类中体型最大的鸟类,它的前肢已经十分退化,胸骨不具龙骨突,没有飞行能力,两趾行走。临夏鸵鸟为一种巨型鸟类,比现在的非洲鸵鸟还大。
据古生物学家考证,在地质时代第三纪时期晚期,鸵鸟广泛分布于欧亚各地。后来,由于地壳变动,受大气候、生态环境剧变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其它地区的鸵鸟先后灭绝,现今的鸵鸟只分布在非洲沙漠、中南美洲、澳洲大陆极为狭小的地区,它们分别是非洲鸵鸟、美洲鸵鸟和澳洲鸵鸟三兄弟。
专家鉴定认为,在已发现的鸵鸟化石中,临夏鸵鸟具有迄今为止保存最好的腰带。临夏鸵鸟的发现表明晚中新世鸵鸟已经广泛分布于非洲和欧亚大陆。新的鸵鸟化石的发现不仅对该地区的气候环境具有一定指示意义,而且对探讨鸵鸟类的早期演化提供重要价值。
甘肃和政地区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重要的晚新生代古哺乳动物化石产区。据考古学家考证,远古时期这里湖泊星罗棋布,草木茂盛,是古动物栖息繁衍的乐园。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和政县出土了大量珍稀的古动物化石,迄今已征集到3万多件化石标本。
2003年9月,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授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政科研基地”;2004年10月,和政县了成立了“和政古动物化石研究所”,特聘中科院院士邱占祥和数名研究员,甘肃省博物馆数名研究员为该所专家组成员,开始长期的科普合作与科学研究,持续开展了古动物化石的抢救性挖掘与保护工作。(冯志军 邓仲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