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镞
玉鹦鹉
香蕉形“诸侯”墓
原始瓷簋
昨日,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周人老家”——周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虽然墓地严重盗扰,但是考古人员在对周原遗址的姚家墓地进行部分发掘后,仍然出土了一些珍贵的文物。其中出土的原始瓷簋、觚是全国首次发现,出土的陶甗、陶丸、椭圆形小石子等系周原地区首见。同时确认这里有一处制作角镞(鹿角箭头)的作坊。
原始瓷器或可证明出产地
记者获悉,本次从姚家墓地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玉石器、骨蚌器、原始瓷器和陶器等。在一些中型墓中出土了不少精美的玉器与原始瓷器,例如在M30号墓中,此次出土了原始瓷簋、觚,这在全国尚属首次发现,其中原始瓷簋像一个有底座的小碗带两个“耳朵”。
原始瓷器到底是南方生产还是北方生产的?考古界一直有争论,有观点认为可能是在南方生产而后运到北方的。这是因为,此前在南方出土过原始瓷器和生产作坊,但是北方出土过原始瓷器却未见作坊。
“这次发现的两个原始瓷器是全国首次发现,南方也没有发现此种类型。”种建荣认为,如果南方确实没有,就说明北方可能是产地,而且生产作坊就在北方。
角镞制作有打磨工序
在位于周原遗址东部边缘区域的姚西居址区,考古人员一处灰坑里,发现了大量大小不一的角镞的下脚料。所谓角镞,就是用鹿角制作的箭头,由此专家推论,在附近应有一个制作角镞的作坊。这是西周文化中首次确认有角镞作坊。
通过这些下脚料的规格,考古人员基本搞清了在角镞制作有打磨等工序,并初步认为以往周原遗址发现的所谓“骨镞”,应多为“角镞”,就是说过去发现“骨头”质地的箭头大部分都是鹿角质地。
在这一灰坑中,还发现了制作骨牌饰的有关遗物,表明这个作坊还应生产其他骨器。在其他灰坑中,还发现了3块陶范、少量铜渣,以及2件制铜工具——“螺丝钉状陶管”,这表明该居址区或其附近还应有铸铜作坊。
这些遗存的发现,将有助于周原聚落手工业的深入研究。
中型墓出土精美玉器
在M23号墓中,发现了龙凤纹玉牌,M18号墓中发现了玉鹦鹉与圆雕玉伏兽,这些都是玉器中的精品。
此外,在小型墓葬中发现了陶甗、陶丸、椭圆形小石子等,都是周原地区首见。陶甗的功能类似现在的蒸锅,陶丸、椭圆形的小石子,曾经在其他西周时期遗址发现过,但是功能却一直没有断定。有专家认为陶丸可能是古代算盘上的珠子,椭圆形小石子则可能是棋子。
香蕉形诸侯墓显示
周原地区或曾为西周都城
在周原遗址东部边缘的姚家墓地,发现2座各带一条墓道的“诸侯”级别大墓,其中一个是罕见的“香蕉形”。加上此前发现的另一处“诸侯”大墓,说明至少3个诸侯葬于周原遗址。由此考古人员推断:周原遗址地区很可能是西周中晚期的都城。
发现1
墓地南北分区
朝向各不同
推断
系同一时期不同族群墓地
今年是周原遗址发现70周年。周原遗址是周文化的发祥地,也是灭商之前周人的聚居地,其中心在今陕西扶风、岐山一带。去年11月至今年12月,考古队对位于周原遗址的东部边缘的姚家墓地及其周邻区域开展了考古钻探、调查与发掘。
考古发现,该墓地起始年代不晚于西周中期偏早阶段,延续使用至西周晚期。姚家墓地的墓葬和车马坑共130座,这次发掘了其中的44座墓葬、1座马坑和1座车马坑。
“姚家墓地是周原遗址目前唯一一处墓地范围和墓葬数量均清楚的墓地。”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种建荣表示。更有特点的是,周原遗址考古过去最常见的是生活区和墓葬区合一,而姚家墓地则功能“单一”,只有墓葬。
“另一个特别之处是,姚家墓地分为南北区,两个区域只有几十米远。”种建荣介绍说,北区墓葬均为南北向,墓葬规模较大,南区墓葬则均为东西向,都是小型墓葬。
一个墓地东西分区且墓葬方向不一,这种现象是周原地区西周墓地的首次发现。“墓葬方向往往代表族群的身份,姚家墓地南北分区很有可能说明,这里是生活在同一时期的不同族群的墓地。”种建荣说。
发现2
两座造型奇特“诸侯”墓
推断
周原遗址为西周中晚期都城
在墓葬规模较大的北区墓地发掘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两座相邻的造型奇特的大墓。其中,M7号墓室四角各有一条短窄斜道,M8号墓的墓道是香蕉形,又像一“撇”。这两座墓各带一个墓道,由此考古专家推断,这是“诸侯”或王室贵族级别的墓。
“这是全国发现的第三个香蕉形墓道,之前在殷墟西区与应国墓地各发现过一座。”种建荣说,根据发掘出的物件推断,这两座墓应该是一男一女,M7号墓是男性,M8号墓是女性。但考古人员判断“他们”不是夫妻,因为墓的形制差异太大。
加上之前的发现,目前周原遗址已发现了3座带墓道的大墓。“西周中晚期,3个诸侯都葬于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应该还有比他们更高等级的人居住。”种建荣认为,周原遗址地区有可能就是西周中晚期的都城。这两座“诸侯”墓的发现,也有助于更深入地研究周原遗址各墓地的等级与性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