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0月11日讯(记者陈炜敏)京剧、皮影、黄河泥塑、柳子戏……近3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现在纬十路小学的操场上。今天,由文化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山东省文化厅、济南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非遗进校园活动精彩呈现。不仅济南中小学生现场亮绝活,来自济南大学的外国留学生也来到小学校园,现场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民俗艺术瑰宝的无穷魅力。
今天下午2点,纬十路小学的操场上格外热闹。机场路小学、平阴四中的学生拿着专用的刻刀木刻版画,闫千户小学的学生则在薄薄的蛋壳上镂空雕刻,博文小学的学生身着对襟大褂悬腕写书法,南上山街小学的学生展示画脸谱和皮影。济南二十九中学生用黄河泥制作泥塑,捏的泥人栩栩如生。同时,在展演区济南艺术学校的琴书、汇才学校的柳子戏、纬十路小学的京剧、馆驿街小学的曲艺以及姚家小学的舞狮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轮番上场亮相,原汁原味的非物质文化项目展示,深深吸引了现场参观的人们。
来自济南大学的10多名外国留学生被小演员俊美的扮相和精湛的表演所吸引,看得如痴如醉。看到中小学生技艺精湛的绝活,很多外国留学生忍不住跟着学起来。他们拿起桌上的毛笔,跟小学生一笔一画地写起毛笔字,“零距离”感受非遗项目的精髓。
据了解,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成为济南市许多中小学的校本课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逐渐渗透到实际教学当中去。同时,学校连续多年以文化遗产日和其他重大节日为载体,积极组织开展民俗艺人传承技艺交流活动,让学生充分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小学生是文化传承创新的主力军。从学校教育入手,从青少年抓起,对于文化遗产传承与繁荣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次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就是要让中小学生参与到非遗传承和保护的活动中,使博大精深的非遗项目薪火相传。
来源:济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