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文物保护管理局23日消息称,数年来青海争取7400万元人民币保护资金,对该省境内仅存的360余公里的长城及其他附属设施进行抢险加固。
青海省文物保护管理局副调研员张磊说,历史上历代中央政权都将今青海地区纳入西北军事重地,青海省境内至今留有众多古代军事防御设施遗存。
张磊介绍说,明长城资源分布在该省乐都、互助、大通等10个县区及省会西宁,明长城主线全长331.83千米,其他墙体及壕堑31.61千米。此外,青海省已查明敌台10座、烽火台116座、关4座、堡46座及相关遗存5处。
“从2010年开始,我们对青海境内湟中段、大通段、互助段和门源段的长城主线墙体、官堡、烽火台和敌台进行灌浆、锚固、防风化、剔除有害植被、已掏蚀严重区域土胚砌补等抢险加固。”张磊说,青海境内贵德段、乐都段等长城及附属设施抢险加固已获批复。
青海明长城本体中的土墙和壕堑,据文献记载,始建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至明神宗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历时50年。作为中国长城的组成部分,在历经400多年沧桑后,青海境内明长城已残破不堪。
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整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长城,过去曾遭受各种人为破坏和自然侵蚀,中国文物部门则启动了长达10年的“长城保护工程(2005-2014年)”,科学安排长城保护维修和合理利用,以从根本上遏制对长城的破坏。(张添福)
来源: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