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告 栏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印发《“十四五…
六部门出台《关于加强民间收藏文…
关于组织申报2022年传统村落集中…
财政部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印发《国…
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命名管理办法
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
  • 没有推荐机构项目
  •  
    第八批“国保”核定 我国切实加强…
    国家一级文物“孙中山花盆”武汉…
    古村落消防隐患四起 专家呼吁提高…
    河南郏县"神秘"红石古寨 传承古村…
    世界专家关注文化遗产消逝危机 倡…
    北京火焰山营盘遗址保护工程竣工…
    第一办公区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管庄东里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电话:010-66235065
    邮箱:yanjiuyuan010@163.com
    gdk2389@163.com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 国学孝悌文化,吕尚文化,文化艺术 >> 综合信息 >> 正文
    中国古代建筑的修缮原则及技术传承
    更新时间:2012/8/30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加速发展,正确认识中国古建筑文化,切实保护中国的文物建筑,已成燃眉之急。古建筑修缮技术的发展更是关系到如何保护古建筑的问题。怎样能使我国传统的修缮技术和现代科技优势互补,让我国的古建筑传统修缮技术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传承,这是古建筑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秉承修缮原则

        第一,坚持原样性的修缮。

        对所有文物的修缮,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必须保持原貌。“修旧如旧,延年益寿”是保护修复古建筑的一个宗旨和出发点。

        凡是古建筑都会留下历史的印痕,让人们可以直接读取它的“历史年轮”。因此保护古建筑就是要承认其不同时期留下的痕迹,保护它所遗存的全部历史信息和真实的历史文物,使其“延年益寿”而不是“返老还童”,不要按现代人的想法去抹煞它,大片拆迁和大片重建都是不可取的。对于古建筑的修缮要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保护,使之延年益寿。因此,修缮的过程要坚持采用传统的材料和传统的工艺,这样才能显示出古建筑的文物价值。而现代化的材料和技术与传统建筑是相对立的,不能简单的将两者合二为一。那些混凝土和钢材无法再现砖石和木结构的美,古建筑的修复和重建应当采用传统的砖石木材和传统工艺,这一概念是必须要明确的。

        除此之外,传统的工艺和传统的形制必须要坚守。古建筑是我国灿烂的建筑文化的真实反映,我们不需要对其进行修改和加工,要做的只是去维护和保证它的真实和稳固。修复的过程不是创新的过程,修复的目标就是尽最大能力让古建筑保持原状。

        第二,从我国古代建筑文化和建筑思想出发进行修缮。

        古建筑是十分讲究风水格局的。风水学在我国的建筑选址、规划、设计和营造中几乎无所不在,成为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灵魂,是我国古代建筑构造的指导原则和实用技术,是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水学在实用的层面上,蕴含着前人对地理环境的认识与建筑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在理论层面上,其大量吸收了易学哲学的理念。然而,现在的修缮技术对于风水方面的讲究已经渐渐淡漠了,甚至有人认为这些不过是些封建迷信,对此嗤之以鼻。

        风水学说虽然是在我国封建社会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难免存在局限,但要对古建筑进行修缮,就要了解风水学。它是古人建筑文化的一个重要思想,如果将其全盘否定就不能在修缮的过程中领会前人的建筑理念,也就不能达到按原样修复的目的。修缮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到的一点就是不能丢弃古人的一些思想。要了解和尊重古人的思想和观念,才能做到修缮过程中不改变古建筑建造时的初衷,做到原样的修复。例如,古代建筑在不同时期,其建筑风格和建筑物的摆放有不同的规范。在安居乐业时,讲究“左为上,左为贵,左为前,左阳右阴,左雄右雌”;但在战乱时期,正好相反。在建筑规划方面,“文崇仁,武尚义”;建筑命名方面,往往阴阳相合、左右相应。文与武对应,仁与义对应,天与地对应,日与月对应,春与秋对应,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对应。还有就是在建筑修饰方面,以门前摆放的石狮为例,也一定是左雄右雌(爪下有绣球者为雄狮,爪下有幼狮者为雌狮),楹联也体现出由左而右,左上右下,左前右后的思想等等,这些都是有序的不能阴阳错位的。

        从古建筑中,随处可以看到古代建筑思想的妙用,领略到我国古代工匠灵活运用这些思想的智慧。在倡导与国际接轨的今天,精神文化是多元的,吸取外来文化的同时,建立起对中国建筑文化的自觉意识是至关重要的。在古建修缮方面,不可盲目地与世界接轨,如果上下移位、阴阳倒置,那就没有特点,也就没有价值了。

        第三,修缮时注意民族特色和地方手法的结合。

        由于建筑是从本土生长出来的,是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结晶和载体。因此,建筑是多元化的,而不是一元化或全球一体化的。但是,恰恰是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现代的建筑上演了“建筑一体化”。要保证古建筑的传统和原样,就一定要注意到修缮时的民族特色和地方手法。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就其汉族而言由于地域的不同,在建筑风格上又各有特色。以山西为例,山西的古建筑技术在上千年来的发展中大量吸收外来民族的经验,又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出了一套有山西地方特色的建筑技术。如关于建筑屋顶举折的确定,有“五、七、九,可的陡;五、七、八,平不塌”以及“上面滑开瓦,下面溜开马(指第一举平缓,最后一举陡峭)”等等。因此,在修缮的过程中,如果不了解和学习这些民间做法和地方特色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古建筑修缮工程。

        因此古建筑修缮时就应该从整体的观念分析掌握传统建筑文化整体内在的有机规律,从本民族的建筑特色和精髓出发,结合历史文化、建筑遗构方面的知识,扎根于民族文化进行修缮。修缮时决不能全部依靠西方的技术,更不能持固有、守旧的观念,采取“复古”、“仿古”的简单方法模仿。在保证古建筑风格的基础上,从传统精神中吸取营养,寻求新技术与古建筑的结合,达到在地域上、时间上相配套,进而突出社会、经济、自然环境、时间和技术上的协调发展。

    重视技术传承

        随着现代化的高速发展,各项事业突飞猛进,新的先进技术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许多传统工艺技术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第一,传统技术渐渐流失。

        传统的木瓦等技术工种有被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所替代的趋势。单就目前看到的,农村的房子一般也都采用钢筋混凝土、小塑钢门窗等现代建筑材料,而传统的木结构的房屋、门窗已基本看不到。在承认技术和科技进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到传统工艺技术正面临着危机。

        文物古建筑的修缮虽然离不开高科技的各种手段,但更为重要的是靠传统工艺的制作,传统匠人手工制作的各种构件逼真、朴实、大气,让人感受到一种沉淀的历史感和文化韵味。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发展,这种由于修缮方式不同而产生的效果差异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现代概念的介入,导致了古建筑历史文化内涵的变化。

        第二,专业技术人员资源匮乏。

        古建筑修复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从根本上决定了修缮的成败。可是,就目前的形势而言,专门从事古建筑修缮的木工和瓦工等技术人员寥寥无几,并且社会上没有专业培养这些人才的部门和机构。老一辈的师傅虽然有手艺,但无传承之处。青年一代的匠人多为干一时算一时,没有长期的打算。这些都不利于古建筑修缮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并且由于监管和督导力量微弱,承担古建筑修缮的单位雇用部分没有从业资格的人员,有的是为了利益而层层分包,最后安排一些非专业人员进行修缮。这些人员由于不具有从业的素质,在修复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甚至导致毁坏文物事件的发生。

        我们在保护古建筑文物的同时,更要保护传统技术,要重视技术的传承和专业人员的培养。要培养出新一代的既懂现代建筑又懂中国传统建筑修缮技术的专业化人才,让其传承中华文明,弘扬古建筑技艺,使中国古建筑修缮走向全面发展的道路。

        来源:中国文物信息网

  • 上一条综合信息: 没有了
  • 下一条综合信息:
  •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组织机构 | 人才招聘 | 人员查询 | 下载中心 |
    版权 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文化艺术委员会 网址:www.chpri.com
    联系电话:010-66235065, 邮编:100091 京ICP6854541-1
    网站建设:北京易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