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址的价值
“距今8000多年的顺山集遗址是现在可以确认的并且经过论证的江苏最早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从全国范围来看,也是同一时期、规模最大的环壕聚落之一,它的发掘研究为厘清淮河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面貌、经济形态及古环境打下了坚实基础,为探索淮河流域乃至中国东部地区古文化交流和人群迁徙提供了重要线索。”林留根如是说。
顺山集遗址是一座历史文化宝库,是中国同时期比较发达的早期农业文明发源地之一,发现的房址、墓地、壕沟显示出清晰的聚落布局,填补了淮河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早段聚落考古的空白,“中华第一壕”、“中华第一灶”为远古文明增添了厚重的一笔。
林留根介绍说,除了第一壕、第一灶,我们还在遗址中发现了两件堪称中华第一的艺术作品。一件是在顺山集遗址一期发现的玉管,说明当时已有管钻加工技术,将江苏文明推到8000年前;另一件是精心制作的圆雕鹿角器,它通体被打磨得像玉石一样光滑,把手处野猪的獠牙、眼睛和耳朵非常清晰。“据猜测,这件鹿角器也许是身份的象征,虽然当时技术水平落后,但是遗址出土的陶器和石器线条圆润、形状规则,另外挖掘出的人面、熊面、鸟面等泥塑面具以及存在于一些陶器表面的乳钉、镂孔、刻划纹等纹饰也都能说明那时的居民具有一定审美观念,开始追求精致的生活。”
沉睡了8000多年的顺山集古村落已经被挖掘,出土的环壕、房址、驯化稻、陶塑艺术品等都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但是,由于几千年来的水土流失,遗址就浅浅地埋藏在地下二三十厘米处,很容易受到破坏,这座遗址的发掘和保护便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
对此,泗洪县政府正在积极行动,不仅划定了20万平方米的保护区,将顺山集遗址划分为本体(核心)保护区、遗址外围建设控制地带、外围环境控制区三个保护区域,禁止深耕、栽树,还将一座规划中的大坝进行重新选址。如今,顺山集文化遗址已被破格晋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将已经发掘出来的墓葬、一部分房址、灰坑等回填,也是当前对顺山集遗址相对合适的保护措施。”江枫告诉记者。
采访结束时,何光军表示:“我们将对顺山集遗址采用集遗址本体保护、历史环境修复、生态环境建设、传统农业生产为一体的‘考古遗址公园’方式,在原地建一座古遗址公园,在保护的同时也能带动本地旅游。”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