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随着房山长沟镇的唐朝古墓墓志开启,古墓主人的身份也被最后确认。此墓曾一度被怀疑是金朝国主完颜亮的墓葬,但由于墓志铭匣的发现,现在已经能断定,其中埋葬的,是唐朝幽州卢龙节度使刘济和他的妻子。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刘济还是个陌生的名字,他是什么人,在幽州做过什么,现在就一一道来。
刘济是怎么当上节度使的
北京这块地方,唐朝时又叫幽州、范阳,这里最有名的节度使,就是安禄山了。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等叛军,从幽州一带起兵,一举打下了唐朝的首都长安,逼得唐玄宗出逃。他们走后,就任命了一个叫李怀仙的人当了伪范阳节度使。
安史之乱被平灭,唐朝的军队重新逼近幽州,李怀仙没了招数,率众投降。本着治病救人宽大为怀的原则,唐朝朝廷干脆就让李怀仙把这个官当下去了。没多久,李怀仙被部将所杀,他的手下朱希彩上位,后来朱希彩又被杀,朱泚、朱滔兄弟先后成为幽州卢龙节度使。朱家这哥俩本事挺大,朱泚去趟长安,朱滔就把他老窝给占了。朱泚一瞧,干脆在长安又把安禄山的事儿重新做了一遍,把唐德宗轰跑了,自己还当了皇帝。
朱泚败亡后,在幽州称王称霸的朱滔也老实起来,上表表示忠于朝廷。于是,他又安稳地当了阵儿幽州卢龙节度使。没多久,朱滔病死,手下就推举了朱滔的表哥刘怦。刘怦没有当官的命,几个月后也病死了,他的二儿子刘澭赶紧把在外地的哥哥刘济叫了回来,这样,幽州卢龙节度使的“大任”,就落到了刘济头上。这时候,距离安史之乱被平灭,只有22年。
刘济是昌平人,年轻时去长安参加过考试,中过进士,还参加了殿试,算是有才,他当了整整25年节度使。这25年间,刘济混得不错,对外用兵赢多输少,对内收拾了想夺权的两个亲弟弟,朝廷也认为他是忠臣,可劲儿给他各种荣誉称号。就一样,没摆平自己的儿子。最后,还是小儿子刘总要了他的命。
幽州卢龙节度使是个什么官
刘济的职务是幽州卢龙节度使,这是个什么官儿呢?
早年间,节度使叫都督,是军事长官。部分都督很受重视,上任时要被朝廷授以旌节,就叫节度使了。到唐朝,节度使成了个正式的官职,说白了就是现在的军区司令长官。幽州(范阳)、卢龙(平卢)就是两个大军区。
当然,节度使也是简称,比如刘济的正式官名,应该是“幽州卢龙节度支度营田观察,押奚、契丹两蕃经略卢龙军等使兼幽州大都督府长史”。
按说两个军区,不就该有两个节度使吗?架不住唐玄宗对安禄山太信任了,让这哥们儿把两个节度使兼任了,就成了幽州卢龙节度使。后来,成惯例了,谁上台都是兼任,刘济也一样。雷人的是,幽州卢龙节度使还是一名长官,两套班子。幽州节度使在牙城南办公,卢龙节度使在牙城北办公,各自有各自的行政体系。好在那时候不堵车,刘济也不怕累,南边上几天班,北边上几天班,来回跑。面对不同的下属(也有一部分兼任的),处理不同的事情,这官当得相当分裂。能扛25年,说明角色扮演能力还是很强的。
幽州卢龙节度使的管辖范围很大,包括现在的京津,也包括河北保定、沧州一带,向北则达到坝上,包含内蒙古的许多地方,东北方向则直达辽宁。这么大一片地方,在当时却算不得很好的差事,因为这一带人口稀少,生产力和经济也相对落后,相比于南边的魏博、成德两大镇节度使,刘济的实力还真是偏弱。
刘济是个柔和的军阀
和唐朝后期的大多数节度使相比,刘济算是个柔和且规矩的人,尽管他无情地驱逐了自己的兄弟,但他却从来没有背叛过中央。以至于唐朝的中央政府里,一些官员就把他当成唐朝复兴的希望。韩愈就曾经满怀激情地告诉回乡省亲的刘济的哥们李益,说朝廷里的高官都希望刘济能来趟长安,向皇帝表示效忠,来重现开元盛世。这话是否带到了不得而知,因为此后不久,刘济就去世了。
刘济曾经提出过觐见皇帝的要求,但却从未成行。倒是在魏博镇节度使准备去长安的时候,刘总作为说客,多番制止。很显然,刘济的一切都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的,他并不是真的对朝廷有多么忠诚,只是觉得站在朝廷一边相对安全而已。
刘济性格里的另一面,就是喜欢佛学。北京史学会的王德恒先生曾经作文说,房山云居寺有刘济所撰写的《涿鹿山石经山堂记碑》,其中讲述了许多云居寺的历史,也讲述了自己掏钱,刻出经文石碑送到云居寺的过程。在云居寺的经洞里,也发现了刘济出资刻写的《大般诺经》和《法华经》的经文石碑。王先生说,云居寺和这次发现的刘济墓地相距很近,可能是刘济有意将墓地选择在寺庙附近,他应该是真心向佛的。
刘济的日子也不好过
当然,刘济这个节度使也当得相当凶险,北边有押奚、契丹等民族不停骚扰,南边有魏博、成德、义武等大镇虎视眈眈,东边是大海,只有西边和朝廷的势力范围相接,算是安全一点。所以,他得时刻提防着大伙儿。他采取的策略就是听中央的,顺从朝廷不捣蛋。朝廷觉得他挺听话,有点功劳就给他个荣誉官衔,比如唐德宗给过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荣誉等等。所以刘济的墓志铭上,头衔又多又长。
没想到,率先反对他的,是自己的两个亲弟弟。刘济能当上节度使,他的大弟弟刘澭功不可没。要不是刘澭觉悟高,在父亲去世时叫他回来,那节度使就是刘澭的了。所以刘济一高兴,就跟刘澭说,等我死了,你上。
当然,这种承诺极为不靠谱。刘澭眼巴巴瞧着,刘济却任命自己的长子刘绲当了节度副大使,就是继承人。刘澭郁闷之极,私下给皇帝写信,想建立独立的与朝廷联系的渠道,刘济当然不干了,发兵,打。刘澭吓跑了,到了长安,皇帝呢,和稀泥,刘澭也就没回去。
小弟弟刘源一瞧,大哥这么做不合适啊,过河拆桥么,开始不听号令了。刘济竟然派兵把小弟弟活捉,也给押送长安了,让皇帝处置。哎呀都是兄弟,处置什么啊,皇帝又和稀泥,弄了个官给刘源当,这事儿也混过去了。
当然,刘济也对外用兵,打的最大的胜仗就是对北方的奚族。当时奚族南侵,刘济迎战大胜,“穷追千余里,至青都山,斩首二万级”,后来奚族再度南侵,刘济联合室韦(蒙古部族),再次将其击溃。
对待南边的节度使同行们,刘济也没客气过。当时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反叛,刘济立刻动上脑子了,找来大伙商量:“打不打啊?他肯定防着咱们呢,咋办?”他的部将谭忠建议,必须打。谭忠说,人人都知道幽州、成德两镇有仇,要是不打,对方也不念咱们的好,朝廷还会怀疑两家串通了,所以还是打吧。
然后就打了,出兵七万,连下饶阳、瀛州(现河间),斩敌数千,就是打安平(衡水一带)的时候比较麻烦,打不下来。刘济叫来自己的小儿子刘总打头阵,带了八千人冲锋在前,还真灵,到了中午,拿下来了。
仗打到这份儿上,该乘胜追击啊,可朝廷和王承宗讲和了,赦免并且停战。刘济只好把进攻的步伐停了下来。
刘济死在自己的儿子手里
刘济进攻王承宗,带的是小儿子刘总,大儿子刘绲在幽州大本营留守。仗不打了,该撤兵了,刘济生病了。
刘总可没他叔叔刘澭那么实诚,他想自己爹要是死了,自己就一定要当上节度使,但必须把哥哥做掉。然后,就和部下商量了个办法,散布谣言。说皇帝对刘济进攻王承宗的进军速度不满,要撤了他,换刘绲。
谣言还有进展呢,今天说皇帝的特使已经到了太原,明天又说已经到了代州。越说越真,刘济真急了,开始追查谣言来历,把军中好几十个大将,以及刘绲的哥们,全给杀了。然后命令刘绲赶紧滚到自己面前来。
刘济知道这事没完呢,死扛着不吃东西,怕受暗害。可他渴啊,想想喝杯酏浆(米酒之类)吧,结果一杯下去,被毒死了,年仅54岁。
可能刘济到死都不知道是谁下的手。而他的大儿子刘绲呢,刚赶到涿州就让刘总派人抓住了,乱棍打死。
就这么着,刘总当上了节度使。他当然要装出孝子的样子来,厚葬刘济也就是必须的了。
但做了坏事,杀了父兄,心理压力还是相当大的。刘总慢慢就出现了幻觉,老觉得刘济和刘绲在他眼前晃悠。为此,他还在官署养了几百个和尚,念经为自己赎罪。睡觉的时候,一定要睡在道场里,否则就失眠见鬼。后来,刘总实在撑不住了,把节度使的权力交给张皋,自己出家当和尚。好多部下劝他别去,他就把拦他的人给杀了。有这么出家的吗?
皇帝封他为大觉师,他决定去长安,刚走到易州(现河北易县),暴卒。文/老猫
来源:法制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