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来看,这幅画的上部颜色已经很淡了。画的整体颜色也不匀了,如果修复的话,需要很小心。还有如果是非常名贵的书画作品内容有损坏,在修复时,需要专家一起研究如何进行修复……”说话的这位是天津博物馆文保部副研究员刘泽信,他正在给来自全国的文博工作人员讲授纸质文物修复知识。
培训班现场,大家在研究书画的破损情况和修补方案
7月15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培训基地在天津博物馆成立。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是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机构,此次与天津博物馆合作建立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培训基地,是该院自建院以来的首个总部(北京)以外的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培训基地。
培训基地的首个项目“2013年全国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培训班”也于同期开班,来自全国各文博单位的近二十名学员作为培训基地的首批学员,将在天津博物馆资深文保修复技师的指导下,通过为期两个月的培训,全面掌握纸质类文物的保护修复基础理论和实践技术要领,担纲起所在单位的文物保护修复重任。
参与这次培训的学员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山东、安徽、辽宁、浙江、重庆、江苏、宁夏和福建等地的多家博物馆。他们刚刚在北京完成为期两个月的理论知识培训。从7月15日开始,他们将在天津博物馆再接受为期两个月的修复实践培训。
刘泽信告诉记者,纸质文物修复有着特殊性。他说:“通常纸质文物会遇到水迹、霉斑、缺损和折损等问题。修复上,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我们在修复过程中不用化学试剂。因为化学试剂如果用在书画作品的修复上,文物不能保持文物原来的本色,会破坏文物古旧的感觉。不同质地的纸质文物在修复时,也需要找相同质地、相同问路和相同薄厚的纸进行修复。”
天津博物馆副馆长黄克力介绍,培训基地的主要功能是:研究并整合全国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的技术资源、人力资源,依托丰富馆藏,为全国文博界培养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人才,全面提升国内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研究和技术水平。天津博物馆将依托其丰富的馆藏、一流的文保专业技术队伍、广泛的国内社会影响力,为培训基地提供有效的学术和运营保障。
“天津博物馆在全国的纸质文物保护和修复方面有一些经验和优势,这也是国字号的培训在天津举行的原因。这次培训,我们馆将按照文物修复的国家标准展开。培训过程不仅可以增加天津博物馆和其他兄弟馆的业务交流,对天津博物馆的文物修复专业也会有提升。”黄克力介绍。
据了解,参与本次培训的文博工作人员,培训期满将接受考核,成绩合格的将颁发结业证书,这个证书相当于文物修复专业的从业资格证。结业后,学员们将具有独立修复纸质文物的能力。
黄克力介绍,此次也是天津博物馆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以培训班的形式,开拓了对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新途径和新尝试。根据计划,基地将陆续开展青铜、石质等其他材料类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修复培训工作。
来源:北方网
高德魁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