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糖料作物有甘蔗和甜菜两种。甘蔗制糖的历史很早,在汉代文献中就有蔗糖的记载。至唐代,中国在原有制糖技术上,吸收了印度的先进技术,使蔗糖制造进入一个新阶段。据《唐会要》记载,白糖生产是从唐代开始。十九世纪中期以前,我国蔗糖曾畅销国外。甜菜栽培始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首先在东北地区试种推广。
制糖工业在生产过程中,原料减重很大,生产一吨砂糖,一般需用甘蔗8~10吨或甜菜7~8吨。糖料易变质,贮存时间久了,糖分会大大降低。因此,制糖工业是典型的具有原料趋向性的工业,布局时特别强调要接近原料产地。甘蔗是热带、亚热带作物,喜高温、需水量大、耗肥力强。我国广东是全国甘蔗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省份,在盛产甘蔗的珠江三角洲、韩江三角洲的顺德、惠阳、东莞、番禺等地有一批大中型糖厂。其中顺德糖厂是中国第一批机械化甘蔗制糖厂,有“中国甘蔗制糖之父”之称。
顺德糖厂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糖厂投产于1935年11月。捷克斯柯达工厂连工包料承建,制糖设备来自捷克。现尚存四栋早期厂房:制糖车间、压榨车间和成品糖仓库两间;以及助晶箱、桔水罐等早期设施。厂房为钢框架结构,大跨度钢桁架上盖铁皮顶,空心红砖墙。砖身有“永业砖窑”、“永”、“河南小港”等铭文。是见证广东近现代工业发展史的珍贵实物。
提起顺德糖厂,就不能不提到一个人——陈济棠。陈济棠,广东防城东兴马路镇(今广西防城港防城区)客家人,粤系军阀代表,国民党一级上将,曾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华民国农林部部长。曾长时间主政广东,政治上与南京中央政府分庭抗礼,经济、文化和市政建设方面则颇多建树。陈济棠主政广东期间,写了40万字的《广东三年施政计划》。描绘了广东1932~1935年的美好蓝图,广东将建立规模庞大的省营工业体系,并推进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全面发展。而随着该计划的实施,制糖业便成了带动整个广东经济起飞的“龙头”。他采纳了岭南大学农学院教授冯锐的建议,大力发展广东的蔗糖业,并委任冯为农林局局长,同意冯将广东全省分为广州、惠阳、潮汕、徐闻、琼崖五个蔗糖区,各划定若干耕地改种高产的渣华蔗种,在两年内就建成了顺德、番禺、东莞、惠阳、揭阳等日榨量为一千五百吨的七个制糖厂和附设的酒精厂。同时,他扩建和新建了获利大的一批造纸厂、纺织厂、麻袋厂、硫酸厂、饮料厂、水泥厂,玻璃厂和发电厂。从这些方面取得了巨大利润,为他解决了庞大的军费开支,扩建了石井兵器制造厂和新建了琶江制炮厂。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顺德糖厂榨糖能力就达到1087吨/日,首次突破了设计能力,其后分别在1966年、1975年、1981年、1985年通过对设备的更新、改造和扩建,生产能力逐步提高,榨糖能力提高到6000吨/日。至20世纪60年代,顺德糖厂的规模依然位居全国第一。
顺德糖厂先后隶属中央轻工业部、广东省轻工业厅、省糖业公司和佛山市糖纸公司,1985年1月下放顺德糖酒工业公司管理。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珠江三角洲地区甘蔗的产量急剧下降,使得顺德糖厂的原料严重缺乏,最终1993年顺德糖厂正式停产,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行租赁经营。随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开展,作为中国资格最老、规模最大的机械制糖厂,已被纳入工业遗产范围,由工业向文化领域转型。2013年5月,国务院公布顺德糖厂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中新网
高德魁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