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石玉萍工作室展出的麦秸画作品
河北赤城一位普通“民俗艺术家”,她用传统的莜麦秸秆废料作画,她用环保理念传承了民间的艺术,她就是石玉萍。21日,记者探访了石玉萍的工作室。
麦秸画,又叫麦秆画、麦草画,是始于隋唐时代的宫廷工艺品。它和剪纸、布贴一样是一种剪贴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瑰宝,它是身份的体现和象征,经过两千多年历史变迁,至近代中国遭受了战争洗礼流入四方百姓家,传承于民间,而石玉萍就是麦秸画的传承人之一。
石玉萍,1968年出生于河北省赤城县,现年45岁,她自幼喜欢研习传统手工艺品,15岁开始随母亲学做剪纸、刺绣、麦秸画、树皮画等民间工艺品。
2003年,石玉萍开始自主创办工作室,专心研习制作麦秸画,十一年的光阴,石玉萍制作了2000幅不同风格不同样式的麦秸画,有的送给了来自加拿大和荷兰的国际友人,有的则卖给了喜爱麦秸画的客人,“最贵的一幅画卖了八千块钱”,石玉萍说。
经过多年的学习和经验的探索积累,石玉萍的麦秸画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省、市奖项,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作品《蝈蝈》、《松龄鹤寿》曾分别荣获第四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山花奖铜奖和第47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荣获优秀奖。
石玉萍的工作室由两间房屋组成,其中一间十几平米的屋子是她创作的地方,另一间三十几平米的屋子里面陈设了石玉萍亲自创作的麦秸画作品,其中一幅《龙腾奥运》是2008年为庆祝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所作,画上用麦秆作了数字“2008”、五环和一只腾飞的巨龙,但由于资金有限,只能在当地展出,未能向更广阔的平台展示。
石玉萍告诉记者,麦秆画的原料是张家口地区老品种莜麦作物的秸秆废料,有很高的环保价值,而且麦秆具有光泽鲜亮,柔韧性强、装饰效果好的特点。在制作的时候需要利用剪刀,镊子,刻刀,各种烙铁等工具,经过剪、贴、烫等十几道工序制作完成。
作品《松龄鹤寿》上所表现的仙鹤身上纤细的毫毛都是用麦秆剪裁出来的,细如针,根根毕现,仙鹤栩栩如生;《秋趣》上的16只蝈蝈或斗殴,或嬉戏,或觅食,形态各异,用麦秆表现出了秋日的田园风光,巧夺天工,惟妙惟肖。
石玉萍说,目前正在申报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我希望可以将传统的民俗工艺传承下去,将麦秸画传遍全国,走向世界”。
来源:中新网
高德魁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