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告 栏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印发《“十四五…
六部门出台《关于加强民间收藏文…
关于组织申报2022年传统村落集中…
财政部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印发《国…
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命名管理办法
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
  • 没有推荐机构项目
  •  
    第八批“国保”核定 我国切实加强…
    国家一级文物“孙中山花盆”武汉…
    古村落消防隐患四起 专家呼吁提高…
    河南郏县"神秘"红石古寨 传承古村…
    世界专家关注文化遗产消逝危机 倡…
    北京火焰山营盘遗址保护工程竣工…
    第一办公区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管庄东里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电话:010-66235065
    邮箱:yanjiuyuan010@163.com
    gdk2389@163.com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文化艺术委员会 >> 综合信息 >> 正文
    湖北郧西祝姓村民:生时姓祝 死后姓方
    更新时间:2013/10/17

     

    近日,在郧西县景阳乡吴家扁村祝家大院内,记者见到一桩奇事,祝姓村民祭祀祖先的祠堂上却写着“方氏祠堂”匾牌。

    村民说,祝家供奉方家先祖已有几百年传统。他们生时姓祝,死后改姓方。据称,之所以有这个习俗,只因这些祝家村民原本是明初名臣方孝孺族人后裔。

    略显神秘的祝家大院,据考证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一座典型的明清风格建筑。

    房屋坐西南朝东北,依山而建,一进二栋,砖木结构,抬梁,穿斗式构架,小灰瓦屋面。石质门框上置石匾,书“人杰地灵”四字。门上为卷棚轩顶,内木隔板装修,石板铺地。天井规整,廊边宽绰,石条砌坎,木雕门窗精细,石雕柱基大气。前后均为二层,曲折楼廊,马头封火山墙。

    84岁的王德秀居住在祝家大院下院,睡着一张“二龙戏珠”的四壁帐幔古式床。墙上挂着锃亮的竹编簸、花篮,桌上摆着一对圆花筒瓶。

    “我解放前嫁到祝家,听老人讲,这上下院都是先人搬到这里盖的,这床也是那时候置办的,有年头了。”王德秀还说,她住的卧室,以前四周墙上写满密密麻麻的字,一行行很工整,可惜后来破四旧时铲掉了。

    大院正庭祖宗牌位上书“方氏堂上宗祖”,横额“正学遗风”。

    研究宗谱十余年的祝河江说:“我们身份证、户口簿上都是祝姓,或者是祝方姓,我还有一个名字叫祝方东。我们的祖堂叫方氏祖堂,或者祝方氏祖堂,宗谱叫《祝方氏宗谱》。”

    他说,这是为纪念被称为正学先生的方孝孺(1357-1402)。他们这一支祝姓祖先原来姓方,和方孝孺同宗同族。“正学遗风代表着我们是方氏的后人,耕读传家的祖训不能忘。”

    他说,在明朝“靖难之役”期间,方孝孺拒绝为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惨诛十族。方孝孺罹难后,族人方荣山先逃到江西后又逃到安徽宿松县,被当地大户祝家收留。方荣山之后娶了祝家的女儿当了上门女婿。方荣山为感念祝家救命之恩,去世前嘱咐子孙后代随外公姓祝,祝方此后是一家,两姓不得互相通婚。

    祝方氏族谱记载,乾隆二十一(1755)年,方荣山后人从宿松迁到郧西上津、关防、景阳一带。“从那以后跟老家就失去了联系,但我们并没有忘记自己是方氏后人,祖堂里一直供奉着方氏祖宗。”祝河江说,在这一带祝姓目前有两千多人,祖祖辈辈不忘方姓的祖训。

    当地学者认为,“生前姓祝,死后姓方”是对救命之恩的感念之情,更表达了“不忘本”的传统文化情结,这是一种典型的“归宗”现象。(记者饶扬灿 通讯员杨洪霞)

     

    整理:高德魁

    来源:湖北日报

     

     

  • 上一条综合信息:
  • 下一条综合信息:
  •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组织机构 | 人才招聘 | 人员查询 | 下载中心 |
    版权 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文化艺术委员会 网址:www.chpri.com
    联系电话:010-66235065, 邮编:100091 京ICP6854541-1
    网站建设:北京易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