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告 栏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印发《“十四五…
六部门出台《关于加强民间收藏文…
关于组织申报2022年传统村落集中…
财政部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印发《国…
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命名管理办法
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
  • 没有推荐机构项目
  •  
    第八批“国保”核定 我国切实加强…
    国家一级文物“孙中山花盆”武汉…
    古村落消防隐患四起 专家呼吁提高…
    河南郏县"神秘"红石古寨 传承古村…
    世界专家关注文化遗产消逝危机 倡…
    北京火焰山营盘遗址保护工程竣工…
    第一办公区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管庄东里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电话:010-66235065
    邮箱:yanjiuyuan010@163.com
    gdk2389@163.com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文化艺术委员会 >> 综合信息 >> 正文
    法国人把文化遗产看作公共财富 雨果曾号召立法
    更新时间:2014/2/12

     

    点击进入下一页

    杨婵,毕业于复旦大学、目前任职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文物古迹不仅记载了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还标志着一个民族的独特性,划定了其在人类文明中的位置。在我国,文物保护常常遇到“不安分的手”,从武当山“最强到此一游”到北大花神庙变“许愿墙”,以至于山西日前出台规定,刻画涂污国家文物古迹者可拘留。怎样才能更有力地保护文化古迹?看看法国是怎么做的吧。

      法国拥有包括4.4万座列入国家遗产保护名单的建筑物和26万件列入该名单的文物,共有104个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区域”和678个建筑及景观领域的国家级“保护区域”。毕业于复旦大学、2010年去法国巴黎政治学院(Sciences Po)留学的杨婵,于2012年年底开始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下的全球关系秘书处担任中国区政策分析员。她认为,这些数量可观的古迹、遗址、建筑园林以及文物古画能够得以完好地保存原貌并焕发昔日光彩,得益于法国人人自觉的文物保护意识。

      中国青年报:你在法国去过哪些文化古迹,都有些什么感受?

      杨婵:巴黎及近郊的文化古迹,我基本上都走遍了,外省的古迹则主要看了些历史悠久的教堂。我感受最深的是,法国的文化古迹令人觉得“平易近人”,可以“近赏”,不会有“高高在上”的感觉。法国政府鼓励历史古迹向公众开放,以便发挥其最大的社会效益,让法国人民在进一步了解国家文化遗产的同时,更多地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法国在每年一次的欧洲文化遗产日,有很多平常不对外开放的遗址都可以免费或低价参观。大多数法国人都认为文化古迹不是摆在那儿给人看看而已,而是渗透到自己每天的生活之中。

      中国青年报:法国人对文化古迹的保护体现在哪些方面?

      杨婵:我所接触和见到的法国人对文化古迹都很爱护。比如巴黎街头会有一些涂鸦,但肯定会刻意避开文化古迹。走在巴黎的大街小巷,觉得历史和时尚、传统和现代融合得非常自然、贴切

      中国青年报:你感觉他们对文物古迹保护的“法宝”是什么?哪些因素起到关键作用?

      杨婵:法国人知道这些古迹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有一种很强烈的所属感,而且他们颇有纳税人的意识,知道自己每年缴纳的税有一部分就是用于文化保护的,所以也会自觉地敦促政府履行其职责。

      中国青年报:法国的文化古迹曾经受到过破坏吗?是什么契机让人们意识到并推动了古迹保护?

      杨婵:我听说,在法国大革命期间,有很多的文物古迹被破坏或转作他用,当时有很多有识之士站出来呼吁对历史遗迹进行保护。在名人的推动下,法国颁布了一系列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并成立历史建筑专项研究机构和历史古迹管理委员会。在诸多法案中,1913年颁布的《历史古迹法》最为特殊,其中包含了现行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所遵循的法律规则。根据这一法案,国家可以在不得到资产拥有者同意的情况下,将该资产列为历史遗产或文物进行保护,还建立了一种紧急保护机制,使得历史古迹在尚未列入遗产保护名录的等待期中也可以得到国家的保护。正是这条标杆性法律条文的颁布及随后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相关法规,改变了人们对文化遗产的认识,促使人们真正将文化遗产作为公共财富来看待。

      中国青年报:法国对文化古迹的保护主要是民间意识还是政府或社会组织推动?哪方面起到了更重要的作用?

      杨婵:保护文化古迹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成效。在法国,或许文化名人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推动发挥着比其他国家更为重要的作用。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就是呼吁立法者之一,他曾在《对破坏者的斗争》中号召通过立法的方式阻止某些唯利是图的人对历史古迹的破坏。

      中国青年报:你觉得法国文化保护方面对我国有哪些启发?

      杨婵: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培养纳税人意识和公民意识,要让国民认识到这些古迹是属于他们的,属于每一个人的,不然投入再多的资金去保护也不能起到持续的作用。此外,还要让大家对这些古迹有强烈的认同感,认识到这些古迹是民族与文化的代表与典范,这样产生的自豪感会自然而然地促使人们自觉地保护古物。

    来源:中国青年报

     

  • 上一条综合信息:
  • 下一条综合信息:
  •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组织机构 | 人才招聘 | 人员查询 | 下载中心 |
    版权 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文化艺术委员会 网址:www.chpri.com
    联系电话:010-66235065, 邮编:100091 京ICP6854541-1
    网站建设:北京易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