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时代先锋,收集、抢救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却比国家行为早了半个拍,走在了时代前列;他不是文化专家,却做出了文化专家难以做出的业绩;他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却承载着社会和时代的正能量。为了一个梦想,自1980年以来,他用三十四年时间沿大运河两岸,收集、抢救了三百多万字的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出版三十部图书。据笔者了解,他收集的文化遗产资料不仅可以出书,还有数十个项目可以申报各级“非遗”,他还计划把手下的资料“活化、物化、动化”后与人合作建立民俗大观园和民俗游戏园等文化产业,使大运河“非遗”得到真正的保护——这就是一位中国农民的文化梦。他就是山东省阳谷县阿城镇农民赵中田。
在阿城镇赵店村,有三间没有大门、院墙的孤立砖房,这是2012年扒掉四房土危房以后,地方政府帮助赵中田盖起的新房。据笔者了解,在主人原破土屋的东墙上,曾贴着三个隶书大字:琴鹤堂。琴鹤堂是北宋名臣赵忭创立的本家族堂号,赵中田所属家族即赵忭后人的一脉,明朝中期从浙江沿大运河迁来阳谷。在“琴鹤堂”下方,挂着赵中田父母的遗像。赵中田抚摸着一大编织袋田野调查手稿说,他多半辈子在民间搜集了这些文化遗产资料,也算继承了祖宗的一点文化遗风,寄托了父母的期盼。
1961年,赵中田出生在一个千年文化望族——琴鹤堂世家。父亲是位饱读四书五经、深谙民俗的乡村穷秀才。贤惠的母亲从他六岁时即教他唱民间歌谣。就是这样的家风熏陶了赵中田对民间文化的至爱。1980年,赵中田高中毕业后,不甘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便于农闲和夜晚伏案搞起了小说写作。后来,母亲看他写得那么辛苦,便对他说:“我教你的那200多首歌谣,还有你父亲说给你的那些老风俗,也够你出两本书的,甭坐在灯下胡编了。”母亲的一句话,定格了赵中田的人生方位。从此,他开始沿大运河两岸收集民间歌谣、酒令、游戏、俗语、民间故事等,这一收集就是三十四年。
在过去的三十四年里,为了收集大运河两岸的文化遗产,痴迷的赵中田从未进城打过工,也没有做过任何生意。家庭经济来源全靠五亩农田,每年也只有几千斤粮食的收入。赵中田外出采风时,都是卖点粮食作为路费。为了收集大运河两岸的文化遗产,赵中田曾在阳谷县七级镇被狗咬;曾在梁山县铁山头村因花光路费而乞食;曾因吃凉干粮病在黄河东东平县簸萁王村西;曾因没钱住店夜宿临清市魏湾居民的大门外……
就是这个50多岁的农家汉子,为了母亲的一句话,也是为了母子共同的一个文化梦,在长达三十四年的时间里,沿大运河收集民间文化遗产,足迹踏遍了大运河两岸的数千个村庄,行程数万公里,采访了数以万计的民间老人,耗尽家资,收集、整理了《运河迷遥》、《运河夯歌》、《生活歌谣》、《爱情歌谣》、《游戏歌谣》、《信仰歌谣》、《童谣》、《行业歌谣》、《四大体歌谣》、《红色歌谣》、《鲁西俗语》、《民间游戏》、《生产民俗》、《周天爵轶事》、《抽礼花》、《七十二行》、《酒令》、《土棋》等30部书稿,约计300多万字。
老赵,看到你这几十部大运河非遗书稿不能出版,笔者从内心为你鸣不平,你如果是教授或者是学者,定会有单位给你申报项目申请经费出版的,可惜你是位普普通通的农民。自爱吧,老赵,你收集的文化遗产资料虽然无力出版,但是我们为有你这样的同胞而感动!
看着赵中田等身高的“非遗”资料,听着赵中田的诉说,笔者深深地感到,赵中田不仅是个有家国情怀的文人,他身上还闪耀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光辉。
愧对家人是赵中田永远解不开的心结。几十年来,他最愧对父母,父母传承给他大量的民间文化资料,而他只能以“穷儿不孝”来自责。他说,他如果有一般村民的经济状况,就能为父母去县乡医院看病,父母每人至少能多活5年,是他剥夺了父母每人五年的寿命。2004年冬,久病的母亲早就卧床难起,在她又想起了几首歌谣的时候,竟艰难的下床,拄着双拐,半步半步的移进赵中田的屋内把歌谣说给赵中田听。20米的路,中间休息了三四次。2005年清明节,赵中田带着30元钱给母亲抓药,在张秋庙会上,他采访了几位能唱歌谣的老人,为答谢他们,用为母亲抓药的钱请他们吃了顿饭。第二天,赵中田正要给母亲去抓药时,母亲却永远的离开了人世。赵中田的父亲晚年患有老年痴呆症,生活上处于半自理状态。多年前,这位精通于民间文化的老人,不仅熏陶了赵中田的文化环境,更是赵中田的启蒙老师。2006年夏,轮到赵中田伺候父亲吃饭的那天,他又外出采风,结果回来晚了,父亲自己吃饭时摔成骨折,半年后去世。
说到赵中田,他妻子王小菊一脸的无奈。她说,他们结婚快三十年了,没少受苦受累,没享一天福。同龄人中,人家住砖房,她家住土房;人家有彩电,她家是黑白电视;人家有机动三轮车,他家使用的还是牛车,样样不如邻居。有一年,她一手哄着小女儿,一手干农活,气急后把赵中田的书稿撕了一本,气的赵中田踢了她两脚。王小菊还说,赵中田其实是个好人,为人忠厚、善良,尤其孝敬老人,对她和孩子也很疼爱,就是大脑缺根玄——不知道挣钱养家,光知道收集那些不顶吃喝的东西,真是中了邪了。在说到妻子王小菊时,赵中田一脸惭愧,他说,由于生活艰辛,妻子积劳成疾,2004年做了切除子宫瘤大手术,2006年做了切除肾癌瘤特大手术。
当笔者问到赵中田的两个女儿时,赵中田没有应声,只把头深深地埋在胸前,很长时间没有抬起来。又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赵中田抬起一双泪眼,一字一句的说:“我这辈子坑爹坑娘,坑妻子坑孩子,最对不起家人,是家庭的罪人。”为了谢罪于父母,这几年,他总是怀揣着父母的遗像出门采风:每年清明节,他都要把浸透了自己心血、寄托着父母期望的大量手稿,在父母坟前摆一个大花圈祭奠。
老赵,你也许觉得对不起家人,但是,你绝对对得起中华民族,因你以三十四年的沉重代价为中华民族抢救了大批文化遗产,你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自尊吧,老赵,你抢救的文化遗产说明了一切,我们为有你这样的同胞而自豪!
近年来,面对自己收集的大量文化遗产资料,赵中田开始犯愁了。把这些“非遗”资料变成书籍保护起来,对赵中田来说是可望不可即的梦想。2004年以来,他在省市县曾登门求助过60多个单位,并向外发出400多封求助信,请求将他收集到的大运河沿岸“非遗”资料出版、保护或申遗。值得庆幸的是,赵中田得到了国内外多家媒体及网络的关注。
2006年10月10日,韩国文化专家、年近七旬的郑秀雄先生,与中国翻译姜鲜英女士,不远万里来到赵中田家中。当郑先生看到赵中田那一袋子文化资料存藏于破屋角时,动情地留下了眼泪。姜女士说,郑先生拟在韩国找一个画家与赵中田合作,以童谣配漫画的形式出版图书。赵中田考虑了一下,便婉言谢绝了他们。郑先生临走送给赵中田500元人民币,赵中田坚持不要,并一直送出大门。最后,郑先生把钱抛进赵中田院中,便匆匆上车挥手而去。2009年夏,赵中田被中国红十字会、北京电视台评为“真情耀中华”年度人物,并获资助出版《运河迷遥》一书。赵中田拿到新书的傍晚,在父母坟前烧了两本,算是对父母的告慰。
2011年春,新加坡电视台赵记者,通过聊城日报曹天伟记者与赵中田取得联系,通知他被评选为感动亚洲十大新闻人物候选人。
2011年5月,赵中田被中国青年报评为冰点人物,该报大篇幅报道了赵中田的事迹。
从1980年赵中田开始收集大运河非物资文化遗产资料到2011年,“非遗法”施行整整31年。赵中田激动地说,他的事业终于看到光明了;他收集的30部“非遗”书稿有希望见到天日了。
得知“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的消息,我们也为赵中田高兴。我们坚信,外国人能帮助赵中田,中国人更有责任和义务帮助赵中田实现他的文化梦。遗憾的是,赵中田十余年的四处求助,实质上换来的是求告无门、四处碰壁,甚至是欺骗、压制、打击、恐吓。提到这些我们为赵中田心疼,也深感社会的不公平与不公正。
在这里笔者凭良心说句公道话:什么是社会的正能量?赵中田作为一名中国农民,他的作为正是中华民族最需要的正能量;什么是中国梦?赵中田的文化梦就是中国梦的最好诠释。说白了,赵中田用34年为中华民族做了一件好事,但是,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离赵中田太远太远了。赵中田是位农民,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因此才有一位宣传部长拍着桌子恐吓赵中田,要他交出手中的“非遗资料”;因此才有一位文化局长要赵中田无偿献出非遗资料,只给一个捐献证书否则便没有出路;因此才有一位文联主席计划向政府要钱帮赵中田出书,他当主编,赵中田只能当编委;因此才有两个大学教授以帮助赵中田为名,骗取了赵中田的阿城四大会馆资料及求雨民俗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第四十七条规定: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中华人民共和国非遗法》第一章第十条规定:对于在非物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做出显著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和奖励。然而,赵中田用34年做了一件有功于中华民族的好事,得到的又是什么呢?
据笔者了解,赵中田在地方求助无门的困境下,决定下一步进京求助。他说,北京有公平,首都有正义。在这里,笔者真诚地为老赵祈祷:愿他如愿以偿吧。老赵还说,走在抢救运河文化遗产这条路上,就是无人帮助他,他也会把这条路走至生命的终极,让他风化的尸骨及300万字的大运河非遗的灰烬,在运河边感召后人,让我们这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民族明白点什么。
老赵,打着你“抢救文化遗产、支持运河申遗”的旗帜,继续沿大运河收集民间文化吧!把个别文化小丑、官员的压制、打击抛到九霄云外吧!你的文化梦一定能够实现,因为你的文化梦是中华梦的一部分,你从事的是无愧于中华民族的正义事业,你承担的是社会的正能量,社会的公平正义一定会降到你的身上。自信吧,老赵!你上可对天下可对地,我们为有你这样的同胞而骄傲!
不助此人,天理难容!让我们来关注赵中田吧,关注赵中田就是关注中华文化、关注我们的精神家园!让文化不在贫穷,让得道者得传其道,这是一个文明社会,一个优秀民族应该坚守的最基本的道义。(张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