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6月17日电 (记者 李焯龙) 香港首份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在17日公布,涵盖了480个项目,当中较受香港市民认识的项目,包括粤剧、太平清醮、端午节、盂兰胜会、舞火龙、茶楼点心制作技艺、港式奶茶制作技艺等。
当天,香港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康文署)公布上述清单,共分5个范畴,包括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及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
该署于2009年8月委聘香港科技大学华南研究中心,进行全港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经过3年多的时间,整项普查工作于去年年中完成。
普查工作小组就接近800个香港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个案进行了广泛研究和实地考察。
然后,由香港本地学者、专家和社区人士组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谘询委员会(非遗谘委会)根据工作小组提交的调查结果,推荐了一份包括477个项目的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议清单,供香港特区政府考虑。
康文署于去年7月至11月就建议清单进行了公众谘询;期间,收到不同市民和团体提交的书面意见,非遗谘委会在参考了公众意见后,把建议清单项目增至480个,增订的清单获香港特区政府确认。
香港科技大学华南研究中心主任廖迪生对中新社记者说,获选的基本要求是,项目在社会上继续有人运作和延续传承,并与社区有密切关系,可让社区有归宿感,引以为荣。
在400多个项目中,廖迪生提到,香港本地渔民为亡者唱传统的“叹歌”,目前已很少人会做,但在普查过程中,发现少数老人仍坚持传承,希望能保留上一代留下的传统,令到他很感动。
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副局长许晓晖在香港特区立法会上说,这份清单是香港重要的文化资源,日后会定期更新。当局会征询非遗谘委会的意见,就个别的项目重要性,迫切程度等因素,制定保护措施,加强研究、保存和推广等方面的工作。(完)
(原标题:香港公布首份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涵盖480个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