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右旗位于敕勒川地区中心地带,自古以来各民族交汇杂居,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敕勒川文化,随着社会变迁和发展,我旗很多具有特色的文化习俗面临着消亡或失传的局面。自我国2011年《非遗法》颁布以来,在旗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相关部门积极投入到保护非遗的工作中,使我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巨大的成绩,传统文化得到了有效地保护和传承。
一、我旗非物质文化遗产取得的巨大成就。
1、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名录。初步建立了旗、镇(乡、管委会)、村三级工作网络。截止目前,共对全旗8个乡镇,282个行政村进行了深入调查,共获得普查线索53条,形成文字20万字、图片5000多张、音频8小时和影像13小时的资料;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3个,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自治区级项目6项,市级项目10项,旗级项目6项。31名艺人被确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2012年旗文化馆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具体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的保护和日常管理申报工作,并出台了《土右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确立了非遗保护工作目标、方针、原则、步骤和措施等,从政策上为保护工作提供了保障。
3、采用了多种宣传方式。一是出版书籍。连续出版了介绍国家级非遗项目包头剪纸和二人台的《敕勒川流韵》、《二人台志》《二人台典藏》(上、下册)等书籍;二是举办大型节庆活动。连续举办了两届二人台艺术节和六届以美岱召庙会为主的三娘子旅游文化节,第三届内蒙古二人台艺术节即将于8月28日开幕,这些节庆活动有力的推动了非遗项目的知名度和传承性。三是参加各类演出。二人台先后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演出并获奖,2011年我旗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二人台艺术之乡”。四是新闻媒体报道。中央、自治区媒体多次走进我旗报道非遗项目,今年旗文广局与内蒙古电视台合办《乡音乡情敕勒川》栏目,详细介绍了我旗二人台老艺人和二人台的发展和传承。
4、成立二人台项目传承人培养基地。今年5月份旗文广局与旗教育局、旗职教中心联合开办演唱和声乐两个二人台艺术专业班,共招收二人台艺术学员200人,聘请7名二人台老艺人及优秀演员任教。下一步将重点加强与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和民办艺术学校的交流合作,将于9月1日前预计招收300名二人台艺术学员,打造成二人台传承培养基地。
二、我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
1、经费保障不健全。从长期的角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掘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历史工程,需要一定的财力投入作为保障;近年来旗委政府虽然已投入部分资金用于普查保护工作,但实际操作起来资金仍有很大缺口。
2、缺乏系统的研究和规划。我旗最近几年以“山水古城寺 休闲土右旗”为宣传口号大力开展旅游工作,并请相关专家进行了规划。但是规划的绝大部分是美岱召等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是当做“副产品”稍稍提及。截止目前,并没有专门对我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规划和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缺乏指导,导致保护措施的片面化和形式化。
3、人才匮乏,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我旗现有民间艺人、传承人300多人,大多是中老年人,现有许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乏人,面临失传的危险,不少独门技艺人亡艺绝,重要传承人大部分经济困难,改行的传承人比比皆是;年轻人因为社会和经济的原因,并不愿意从事吃苦多、赚钱少、见效慢的非遗项目。
三、我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建议
1、多元化筹措保护资金。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困难,必须由政府出资保护。各级财政要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经费和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抢救、保护经费。要划出相当的资金落实到具体的项目和具体传承人;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市场经营的优惠政策,在土地使用、税费规费、人事编制等方面给予支持,以发展促保护。
2、加强人才的培养与开发。建立健全旗、乡(镇)、村三级保护工作网络。对具有历史、文化、科学价值的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及重要的高龄民间文化传承人进行有效的抢救保护。采取命名、授予称号、资助扶持、表彰奖励等方式,鼓励和扶持传承人进行传习活动。将传承保护与教育培训相结合,编写民间艺术乡土教材,在中小学、职业学校开设民间艺术课程。我旗目前正与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积极洽谈,争取能让二人台进入高校,成为培养和传承二人台项目的基地。
3、合理规划,纳入旅游产业。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是旅游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旅游的推动可以扩大影响力和生命力,也为创造了更好的生存环境和条件。在我旗农家乐旅游项目中,可以加入二人台艺术的表演,让游客在休闲期间可以欣赏到二人台的带来的乐趣;在旅游景区中可以增加剪纸、霸王鞭等项目,既可以让游客参与体验,又能带来经济效益。目前,我旗旅游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应抓住这一时机,合理规划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其融入旅游业,达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
责任编辑:小明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