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自贡9月2日讯(记者 李远驰)9月1日下午,中国经济网记者从自贡盐运古道考古调查新闻通气会上获悉,9月1日至9月10日,自贡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自贡市文物管理局)联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将组织考古学、古建筑、交通史、盐业史方面的国内专家,开展自贡盐运古道考古综合调查。
自贡,曾是一座遍地盐井的城市,素以盛产井盐闻名遐迩,被誉为祖国的“盐都”。特别是清代中叶以后,随着自贡盐场盐业生产迅速发展,经济繁荣,商旅增多。基于政治、经济、军事的需要,逐渐形成了以自贡盐场为中心的,沟通至成都、重庆和连接滇、黔、湘、鄂边境的食盐产销运输及各地运送生产、生活资料到自贡盐场的交通线路。这些盐道是自贡盐场乃至周边城镇的“生命线”,缔造了区域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昌盛。到20世纪80年代,自贡盐道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在自贡盐运古道上,不仅留下了运盐人的汗水,留下了骡马的叹息,还留下了许多难以磨灭的历史印迹,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在这条古盐道上,洒满一路珍珠,古码头、古桥、堰闸、古驿站、古牌坊、祠堂、庙宇、会馆、古街、古镇等比比皆是,同时还有船工号子、赶山号子、先市酱油、国酒茅台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限于主客观原因,对自贡盐运古道的历史与现状及自贡古盐道上遗存下来的丰厚的文化遗产缺乏系统而深入的梳理、调查和研究。
目前,国家和各级文物部门越来越重视对线型文物的保护。为深入挖掘盐文化的根,续写千年盐都的光荣与梦想。本次考古调查,由自贡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组织。通过自贡盐运古道的考古调查,将进一步弄清自贡古盐道的历史与现状,对盐道上的文化遗产进行梳理,遴选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对其进行价值评估,为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作准备。同时,更加有效地保护与利用盐运古道上的文化遗产,尽可能把存在过的历史发掘出来,确立出自贡盐运古道所根植的文化风格与个性形象,为发展地方经济文化增加新的亮点,为建设中国井盐文化特色城市奠定强大的理论基础。
据悉此次考古调查的主要内容为:历史上自贡盐运古道的线路分布、盐道的现状、自贡盐运古道上的文化遗产。考察线路确定为市域内陆路4条、水路1条,陆路考察线路为井(自流井)富(富顺)路、井(自流井)宜(宜宾)路、井(自流井)荣(荣县)路、井(自流井)内(内江)路;水路考察线路为旭水河→釜溪河→沱江。根据工作需要,将选择部分市外盐运道路进行考古调查。本次考古调查,还将选择自贡市最古老的盐井之一、发掘条件较好的大公井进行发掘前重点调查,论证有无考古发掘的可能、条件和必要性。整个考古调查过程,中国经济网、中国文物报等新闻媒体将跟踪报道,为考古调查宣传造势,提升本次考古活动和盐业文化文物的影响力。
本次考古调查的专家团队,由国内高校和业界研究院所考古学、古建筑、交通史、盐业史等方面的15名专家组成。
考古调查完成后,将形成一个关于自贡盐运古道的考古调查报告,对此次考古调查的成果进行总结;将考古调查的成果拍摄成2—3集纪录片,更加形象地宣传和展示自贡盐运古道;组织召开“川盐古道与区域发展”学术研讨会,对以自贡古盐道为主的川盐古道相关学术问题进行研讨。
来源:中国经济网-四川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