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天生一副好嗓子,清脆圆润,唱起布朗歌曲婉转悠扬,如珠落盘。作为勐海县最年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布朗弹唱”民族音乐传承人的她,把唱好歌、教好学生当作自己的使命。她就是打洛镇打洛村委会曼永村的玉帕甩。
玉帕甩是从曼夕村嫁过来的媳妇,据村里的老人讲,从前大家都生活在森林里的时候,曼永村的男人特别擅长狩猎,每次猎到的都是美味,村里常有好吃的东西,因此得名曼永,“永”是布朗语,即好吃的东西。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新当选村干部的积极作为,曼永村发生了明显变化。“从前村里的年轻人不愿外出打工,也不爱参与娱乐活动。现在,每天傍晚,村里的广场上老年人在跳舞、打气排球,年轻人在打篮球,热闹得很。今年我组织村民参加了在曼夕村举行的桑康节布朗弹唱比赛,这是曼永村村民第一次参与的大范围的文艺活动,他们能走出去,我很高兴。”玉帕甩说。
玉帕甩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村里的年轻人。村里有人结婚、上新房,她主动唱布朗歌给大家听,慢慢地就有人来跟她学唱歌了,现在村里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唱布朗族歌曲。玉帕甩还主动说服村里有小孩的家长,让他们送孩子跟着她学唱布朗歌曲和弹琴。现在她有8名学生,其中5名是村里的小学生,每天晚上都到她家里学习,有3名是其他村子的中学生,他们只能周末来学习。玉帕甩说:“以前父亲教学生时,那些学生都住在我家里,家里没米,我经常到村里其他人家借米来吃,现在大家的生活都好了。各级党委、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弘扬,只要有人愿意跟我学,我很乐意把我会的弹唱技艺都教给他们。”
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对布朗族弹唱的热爱,早已融化在玉帕甩的血液中。父亲岩保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布朗歌王”,吹拉弹唱跳样样拿手。不仅歌唱得好,还敢于创新。岩保教会妹妹和女儿弹琴,打破了布朗山寨女子不能弹琴的传统。他把傣族歌曲改编成布朗族歌曲,还在曼夕村办班免费教大家唱布朗歌。由于痴迷布朗歌舞,岩保被称为“疯岩保”。他用歌舞为布朗族青年外出看世界搭建了平台,通过岩保的介绍或带领,曼夕村及附近村寨的大部分布朗族青年曾走出山寨,到海南和北京等地打工。
玉帕甩从小就随父亲学习,8岁时就能自己唱歌、编歌、弹琴。2000年,州歌舞团到打洛招收云南省艺术学院委培生,13岁的玉帕甩以一曲布朗弹唱顺利通过考试,进入了专业艺术院校就读舞蹈专业。在学校接受3年的系统学习后,玉帕甩回到州歌舞团,在参加演出的同时,她积极搜集整理布朗族民间歌曲,坚持学习。2005年11月,玉帕甩参加“云南省26个少数民族之花”西双版纳赛区选拔赛,夺得布朗族组的冠军;2006年4月,她被选中并代表布朗族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全国56个民族56朵花才艺展示”,同年9月,她被选中参加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并作为布朗族代表与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合影,同年12月昆明举办“云南省26个少数民族之花”决赛,玉帕甩凭借布朗族原生态民歌和原创民族声乐,荣获布朗族之花季军;2007年5月,她又作为唯一的布朗族歌手进入云南省大型原生态民族音乐集《云岭天籁》剧组,参加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在上海大剧院演出两场,荣获音乐节唯一的综合最高奖——最佳剧目奖。
由于父母相继离世,玉帕甩回到了曼夕村,嫁到了曼永村。喜欢唱歌的她,把精力放在了培养学生、带动村民上。去年,玉帕甩被评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朗弹唱”民族音乐传承人。玉帕甩说:“展示布朗弹唱的魅力,需要一代又一代布朗族人努力。我愿尽我所能,保护好、传承好、推广好布朗弹唱,让更多的人了解布朗族的音乐和舞蹈。”
西双版纳新闻网 苏云华
来源:云南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