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部近日在其官网发布“中共文化部党组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被视为文艺圈反腐进一步深化。
这份七千多字的通报指出,文化部将从规范直属文化企业管理、全面开展文艺评奖清理整顿、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加强干部人事管理、提高国家艺术院团创作水平和推进作风转变六大方面着手,而其中最引舆论关注的精简文艺评奖,正是与近年来评奖丑闻不断曝光有关。
有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中新社记者直言,因为文艺评奖带有很强的主观性,所以怎么评、奖给谁都有很强的随机性,只要能打通上下关系,获奖并不是难事。
毋庸置疑,文艺奖项过多过滥,重复设奖评奖、违规设奖乱收费、因人因项目设奖评奖,必然导致奖项失去原有价值,比如影视剧评奖频下“双黄蛋”,比如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近来频曝负面新闻。一方面,没有公信力的奖项成为权力寻租的腐败空间;另一方面,不正常的评价体系必然带来失衡的价值观,人人拼命钻营搞关系,使文艺创作沦为追名逐利的工具,最终丧失“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有鉴于此,通报中披露,文化部原有各类全国性奖项41个,整改后共取消25个,转出一个,只保留15个,减少60%以上。对于保留的文艺奖项,减少子项设置和评奖数额。
事实上,从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不要沾满了铜臭气”,到中纪委网站刊文《领导干部不要到艺术家盘子里抢肉吃》,再到此次文化部官网的通报,这一系列举措被视为文艺圈反腐败的进一步深化。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指出,与一般领域的腐败现象相比,文艺界腐败的危害显得更为严重、腐败影响显得更为广泛。如果说一般领域的腐败后果主要是经济利益损失和政治信任流失的话,那么文艺界腐败还会造成严重的道德蜕变和精神污染,造成社会价值的认知紊乱。“文艺界反腐是反腐败进入深水期的一个必然选择。”他说。(记者 应妮)
来源: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