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告 栏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印发《“十四五…
六部门出台《关于加强民间收藏文…
关于组织申报2022年传统村落集中…
财政部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印发《国…
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命名管理办法
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
  • 没有推荐机构项目
  •  
    第八批“国保”核定 我国切实加强…
    国家一级文物“孙中山花盆”武汉…
    古村落消防隐患四起 专家呼吁提高…
    河南郏县"神秘"红石古寨 传承古村…
    世界专家关注文化遗产消逝危机 倡…
    北京火焰山营盘遗址保护工程竣工…
    第一办公区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管庄东里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电话:010-66235065
    邮箱:yanjiuyuan010@163.com
    gdk2389@163.com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文化艺术委员会 >> 综合信息 >> 正文
    资深记者赵德润的新闻与人生
    更新时间:2015/10/22

     

    导读

    1984年,31岁的县委书记和38岁的新华社记者在河北相遇、相识。三十年来,当年的县委书记不管上任到哪里,都记得这位记者朋友。这位当年的县委 书记就是习近平,记者是赵德润,当年那篇通讯《正定翻身记》,是人民日报第一篇关于习近平的报道。

    豫记读书首期开讲,邀请原新华社河南分社社长、光明日报副总编辑,现任国务院参事室新闻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赵德润为我们纵论《新闻与人生》。

    1984年的一次采访,他成为习近平的记者朋友

    对河南人来说,赵德润并非一个陌生的名字,他1985年从新华社河北分社调入新华社河南分社,先后任采编主任、副社长,1992年至2003年期间担任新华社河南分社社长、党组书记。

    来河南之前,作为北京大学哲学系的高材生,赵德润曾在河北省的邢台日报工作过,1975年后从邢台日报调入新华社河北分社。

    在赵德润的职业生涯中,有一篇报道的主人公很特别,他叫习近平,那年31岁,是河北正定县委书记。那篇文章,是习近平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

     

    青年习近平

    19844月中旬,赵德润到正定采访,与当时任县委书记的习近平进行了深入交流。从开始到成文,前后20多天,多次的采访沟通,下基层走访、收集材料。最后的成稿也是在正定。

    赵德润撰写的5000多字的文章送到人民日报后,编辑希望再简练些,稿子压缩到2100字,题目定为《正定翻身记》。

    正定是习近平的政治起点。在这里赵德润见证并记录了习近平解放思想、锐意改革、执政为民,带领一个县走出翻身路的不平凡经历。这也是他们“君子之交”的起点。

    那一年,38岁的新华社记者赵德润已经享誉新闻界,此前的1982年,他关于河北肥乡县党代会选举风波的报道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中纪委和中组部向全党发出通报;邓小平、胡耀邦同志在多次重要讲话中谈到肥乡事件,其中邓小平一次重要讲话后来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党的十二大通过的新党章补充了防止选举中发生非组织活动的内容。

    赵德润在河北分社10年,1985年调到河南分社,习近平也离开了河北,去了厦门。虽然此后赵德润再没有以记者身份采访习近平,但却有了观察习近平的另一个角度:他是一个讲感情、不忘旧的人。

    20068月赵德润到杭州,习近平同志刚从温州组织抗灾救灾回来,两人再次见面。西湖边他们有一次长谈,从灾情谈到省情,谈到习近平的经历,从河北到福建,再到浙江,种种历练和体会。相隔20年,从县委书记到省委书记,与记者朋友的友情没有变化。

    他们的君子之交,缘于1984年那次正定的采访。那种真诚、一尘不染的纯真,一直为赵德润称道。

    在豫工作18年,情系河南

    1985年到2003年,赵德润在河南整整工作了18年,他是吉林长春人,一直把河南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在豫工作18年,他喜欢到采访第一线,时常下到田间地头,深入工厂矿山,出现在灾区现场。他在关注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赵德润更将关切的目光投向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河南内乡有一座保存完好的清代县衙,其中三堂有一副楹联更是闻名遐迩。上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下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赵德润对这副楹联记忆深刻,他说:“上联是谈官员怎么对待得失和进退,下联是告诫官员怎样对待百姓。”他也在新华社河南分社社长任上多次改用这副楹联,告诫记者正确对待河南百姓。上联:“登一稿不荣,毙一稿不辱,勿说一稿无用,宣传全靠一稿”;下联:“吃河南之饭,穿河南之衣,莫道河南可欺,自己也在河南”。

    20036月,赵德润调任光明日报副总编辑。2009年,时年63岁的赵德润从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手里接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聘任书”,从这一天起,他成为一名“年轻”的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赵德润受聘中央文史研究馆官员

    中央文史研究馆是19517月由毛泽东同志亲自倡议设立的、具有统战性、咨询性和荣誉性的机构,其宗旨是敬老尊贤、崇文尚德,主要职责是咨询国是、民主监督、文化建设。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由国务院总理聘任,遴选“资格颇严”。毛泽东与他的老师、文史馆第一任馆长符定一先生交谈时,曾为馆员定过标准,即“德、才、望”兼备之士。

    赵德润的主要著作包括《横穿中国》(合著)、《中原县域经济》、《赵德润作品选》等,代表作有《总书记会晤小和尚》、《加快中国新闻摄影走向世界的步伐》、《从穆青的“两翼起飞”到华赛的国家品牌》、《名士直言一甲子》、《苏东坡的艺术境界》等,曾主编《穆青摄影》、《炎黄文化研究》、《中华书画家》、《中国民族博览》等。

     

    注:本文参考引用了“学习小组”20151月对赵德润先生的采访文字。

     

     

     

     

  • 上一条综合信息:
  • 下一条综合信息:
  •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组织机构 | 人才招聘 | 人员查询 | 下载中心 |
    版权 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文化艺术委员会 网址:www.chpri.com
    联系电话:010-66235065, 邮编:100091 京ICP6854541-1
    网站建设:北京易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