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已20多年的安康现存规模最大的明代古墓——刘卿墓一直未得到有效保护,如今墓地周围遍布杂草和建筑废料。汉滨区文管所人员表示,由于保护项目尚未获批,目前只能维持现状。
刘卿墓为当地现存最大明代墓
据《安康县志》第三十五篇人物传记传略记载:“刘卿,字孔源,金州人,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进士。聪明博学,精通文史,才华出众。历任雷州兵备道、山东布政使,死后归葬安康,石碑、石兽华表犹存。著有《刘方伯集》12卷。”刘卿官至山东布政使司左布政使,七十八岁故去,按照《大明会典》,以二品官员例置归葬故里。刘卿墓是安康市目前现存规模最大的明代古墓,墓前有三通龟趺碑,碑文记载了刘卿生平事迹。
墓址附近满是杂草和废料
10月23日,记者来到位于汉滨区新城街道办屈家河村九组的刘卿墓。墓葬被一工程项目部的围墙围在其中,院内工棚里住着几名看场的工人,3块高约两米的青色石碑立在野草杂树间,两个污损的石马倒落在石碑附近,周围堆满了废旧的工程机械和建筑材料。
附近许多村民都知道这里有个古墓,但对于墓里埋的是谁并不清楚。“这里的地名就叫‘刘家坟’,墓的主人是‘刘天官’,几十年前墓前有3里多长的石板路,两边立着石羊、石马,还有一个石牌楼,后来被毁了。”家住附近的屈姓村民说。
采访中,当地一些熟知刘卿的人都表示,保护好他的墓址对研究安康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管所计划搬迁保护
据了解,刘卿墓早在1986年就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3月,南环干道施工时在墓址附近挖出残缺的石马,汉滨区文管所工作人员随后曾前往现场查看。“当时我们计划对刘卿墓进行原址保护,也向上级部门进行了汇报,并联系汉滨区新城街道办对古墓加强看管。后来考虑到古墓破坏情况较为严重,又拟定了搬迁保护的方案。”对于搬迁保护的具体计划,区文管所王副所长表示,由于项目还未获批复,尚不知保护工作何时展开,目前只能是维持现状。
王副所长说:“区文管所7名工作人员需要负责全区3000余处文物古迹的保护工作。地方政府每年拨付的文保资金有限,我们只能积极争取支持,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协调,争取使刘卿墓早日得到有效保护。”
(文/图 李念)